不为君王唱赞歌,只为苍生说人话。我们丑陋,源于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。喜欢阅读和思考的朋友,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和我做朋友(ID:zzkl7890)每天一起揭露真相,反思历史,传播常识。子规夜半犹啼血,不信春风唤不回
来源:公众号《天天老相机》
海伦·斯诺在回忆录《我在中国的岁月》中这样描述老北京:“北京以东方治安最好的城市而闻名。交通警察都是些彪形大汉、相貌英俊的山东人,显出一副快活、友好的神态。我极少看到在上海司空见惯的那种凶残劲儿,上海那帮子印度巡捕,经常在大街上用警棍敲打黄包车夫和苦力们的脑壳。北京有上水道、下水道、电灯以及有轨电车设施……。”
著名摄影家海达·莫理循女士于1933年至1946年在北京居住;此间,她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,这些作品系统地呈现出北京的建筑和市民生活。
北平是北京的旧称。北京最早于隋朝(公元581年—618年)称北平。1949年1月31日,北平和平解放,1949年9月27日,北平改为北京。
虽然北京早在隋朝就有了北平之名,但在对大多数人来说,“北平”代表了民国,代表了风雨飘摇的年代中最后的风情雅韵,无数文人墨客的风流传奇在这座城市里上演。北平不仅仅是拥有紫禁城、颐和园、天坛等中华艺术的瑰宝,更是被时代的巨变烙上了无与伦比的印记。
以 下的照片为美国《LIFE》杂志的摄影记者拍摄于1948年。当时的北平,并未受到抗日战争烟火的摧残,在傅作义的守卫下,深幽而平静。古老的建筑和市井 的人民仿佛对改朝换代并不感兴趣,依旧过着安逸的日子。64年之后再看这些照片,不禁唏嘘——历史的年轮已经碾过,惟有相纸中这一幅幅民国故梦,北平旧 影。
1948年,北平。“法国远征中国军瓦隆兵营”驻地 ,这边这块碑是纪念1860年绞杀满清鞑子的。
1948年,北平。《钦定四库全书》精美的包装盒。
1948年,北平。LIFE记者收购的《钦定四库全书》全本。
1948年,北平。北海团城的元代“渎山大玉海”,是元世祖忽必烈建都北京后,不惜人力物力,用一块巨大的独山玉料琢制而成。
1948年,北平。碧云寺安宁的石雕佛像
1948年,北平。碧云寺金刚宝座塔
1948年,北平。当年征剿义和团的“法国远征中国军瓦隆兵营”驻地,位于东交民巷使馆区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B5编程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